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農資行情 >> 正文

怎樣實現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


來源:農資1號網      分類:農資行情      時間:2011年12月3日      閱讀次數:

今年秋收,種植了14萬畝棉花的農八師一四九團沒有接一名拾花工,棉花地里只有采棉機在轟鳴,打模、拉模、開模、加工……整個生產加工過程秩序井然。9月中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棉專家喻樹迅專程來參觀這個團的棉花全程機械采摘過程,他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快樂采棉。
從每年秋季長達3個多月的“棉海戰(zhàn)役”到快樂采棉,一四九團的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之路能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一四九團和其他團場一樣,從新世紀初開始試種機采棉,經過10年的磨礪脫穎而出,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棉花種植、管理、收獲、運輸、儲存、加工全程機械化,尤其在棉花收獲上實現了突破,為兵團棉花實現全程機械化采收提供了借鑒。
一四九團團長張啟全告訴我們,黨委重視、正確決策、加大投入是實現棉花全程機械化采收的前提。10年來,這個團始終把發(fā)展機采棉當作發(fā)展農業(yè)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政委、團長換了,團黨委發(fā)展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的共識沒有變,對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的探索和實踐沒有變。
這個團黨委清醒地意識到,機采棉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購置了采棉機就解決了問題,需要堅強的毅力和雄厚的財力支撐。從2005年到2010年6年間,無論團場經濟多么困難、資金多么緊張,這個團對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的投入從來沒有停止過。10年間,團場累計投資1.6億元不斷改造、完善、配套打模機、運模機、開模機、籽棉異性纖維清理機、烘干機、加濕系統等一整套機械設備。目前,這個團4個棉花加工車間的8條棉花加工生產線已全部改造成配套完善的機采棉加工生產線,可以滿足全團14萬畝棉花100%實現機采的加工需要。
我們在植棉團場采訪時發(fā)現,機采棉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技術問題阻礙了棉花采收機械化的進程。一四九團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張啟全告訴我們,棉花收獲機械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棉花品種、農藝栽培措施、田間管理、化學脫葉、機械采收、清理加工等諸多環(huán)節(jié)。
團場之所以能在機采環(huán)節(jié)實現突破,關鍵是合理配套了機采棉農藝技術,貫徹了“4”字方針,即嚴(嚴格播種質量)、早(早播種、早滴水、早定苗、早脫葉、早采收)、勻(科學運籌肥水,確保棉花長勢均勻)、好(品種好、株型好、脫葉效果好);選擇了適合機采的品種、科學配置株行距和可以塑造的理想株型。
該團農機科科長李小兵說:“這些農藝措施說起來容易,要做到位卻很難。每次遇到關鍵問題解決不了,團場就召開現場會,每召開一次現場會就距離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近了一步!
怎樣的棉花品種適合機采?這也是許多團場遇到的難題。一四九團經過多年摸索發(fā)現,采棉機的采摘頭距離地面的高度是18厘米,這就要求棉花的果枝始節(jié)高度要大于18厘米;北疆無霜期短,采摘時間集中,必須選擇早熟、吐絮集中的優(yōu)良品種。通過幾年的試驗示范,這個團篩選出了新陸早26、新陸早36等早熟、吐絮集中的品種。
由于無霜期短,兵團植棉團場要用打脫葉劑的方法實現機采。但是,打了脫葉劑,可能嚴重影響棉花品質。因此,脫葉技術的高低是提高機采棉采凈率和保證加工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四九團的做法是:將噴霧器改造成雙層吊掛垂直水平噴頭,以解決噴霧均勻和棉花中下部脫葉問題。此外,團場每年根據氣溫,將使用脫葉劑的時間定為9月5日至20日,在機采前18天至25天進行,最佳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到20攝氏度;噴施時,要求多數棉株最后一個棉鈴的鈴期達到45天。
對于機采棉含水雜高的問題,這個團采取了兩個關鍵措施:
——讓機采棉有“身份證”。團場給每戶職工的機采棉辦“身份證”,寫明承包戶姓名、條田地塊、機采日期等。在解模機打開棉包軋花時如發(fā)現變質、沙土雜物等,按照棉包里的“身份證”查找主人,依據造成損失的3倍至10倍進行處罰。
2010年有一名職工因為往棉花里摻沙子被追溯罰款9萬元。
——嚴把質量關。機采時,在團場安排下,每臺采棉機作業(yè)時都有一名技術員跟隨。技術員身背天平、尺子、測水儀等工具,隨時檢查機采棉的質量。而且每戶機采棉采收后要由機車手、職工、技術員共同簽字認可,職工有意見,技術員就現場檢測。每戶機采棉的質量等級還與技術員的收入掛鉤。團場還成立了棉花質量仲裁小組,隨時接受職工的投訴。
今年在一四九團,隨著拾花成本水漲船高,與之對應的是機采技術的完善和配套,許多職工的態(tài)度有了180度的大轉彎——從為了不種機采棉而上訪,到不讓種機采棉要上訪——因為他們體會到了機采棉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張啟全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今年團場收獲的棉花總量是6800萬噸,按照人工采收每公斤2.2元計算,得花1.4億元拾花費,這還不包括接拾花工、對拾花工進行社會管理等花費,可是機采,花1800萬元成本就夠了。
對于人多地少的一四九團來說,機采棉還有一個讓張啟全津津樂道的好處——解放了勞動力。從大田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尤其是懂農業(yè)技術的職工有了走出去的機會。
張啟全說,近年一四九團借助改革開放之機,積極努力取得外貿權,向中亞和非洲一些國家輸出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和管理經驗,將富余技術人員輸送出去。目前,該團已經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安哥拉、贊比亞等13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在4個國家有自己的勞務、技術人員團隊,累計輸送派出9批次107名技術人員。
兵團是我國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自1995年以來,兵團棉花單產、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出口率一直居全國之首。多年來,兵團人為自己的棉花而自豪:兵團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以占全國9%的棉花種植面積,生產出占全國16.6%的棉花。只是目前采收環(huán)節(jié)遇到的瓶頸嚴重阻礙了兵團棉花的機械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的進程。
從兵團機采棉目前發(fā)展形勢看,隨著棉花采收機械化進度的加快,近年來團場的拾花工每年以減少10萬人的速度下降。而今年兵團機采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50萬畝,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近一半,兵團已經擁有采棉機1000多臺,但是距離兵團黨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要在三四年內基本實現采棉機械化”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一四九團實現棉花采收全程機械化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只要敢于突破、只要勇于面對困難和克服困難,就一定可以實現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


http://m.security-secrethostess.com/news/1506.htm
歡迎轉載,轉載請保留以上網址
北京正開天力肥業(yè)有限公司
相關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